漫漫历史长河中,无数志士仁人为了国家安危和民族大义,毅然携笔从戎,或西出阳关、镇守边塞,或纵横沙场、马革裹尸,在战火的淬炼和边关的磨砺中感悟军旅人生;也有无数文人墨客或经历过国破家亡、山河破碎的无奈与悲凉,对前方将士奋勇拼杀充满敬仰,或对军人职业敬爱有加,对建功边陲充满渴望,他们将深情诉诸笔端,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流传千古的名句。
从军,是“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家国情怀。
从军,是“壮士怀远略,志存解世纷”的责任担当。
从军,是“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的壮志豪情。
从军,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的迷彩梦想。
从军,是“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的从戎之志。
从军,是“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的报国之心。
从军,是“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赤子之情。
从军,是“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的豪迈气概。
从军,是“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的慷慨雄壮。
从军,是“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的牺牲奉献。
强军,是“独立扬新令,千营共一呼”的上下一心。
强军,是“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的勤奋苦练。
强军,是“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的勇猛强悍。
强军,是“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的枕戈待旦。
强军,是“剑头利如芒,恒持照眼光”的严阵以待。
强军,是“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时刻准备。
强军,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军人血性。
强军,是“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的壮志雄心。
强军,是“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的昂扬斗志。
出征,是“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无畏气概。
出征,是“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的豪壮誓言。
出征,是“裹尸马革英雄事,纵死终令汗竹香”的浩然正气。
出征,是“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战场宣言。
出征,是“卷旗夜劫单于帐,乱斫胡兵缺宝刀”的英勇奋战。
出征,是“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奋勇向前。
出征,是“横行负勇气,一战静妖氛”的所向披靡。
出征,是“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的舍身忘我。
出征,是“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的无怨无悔。
出征,是“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的视死如归。
出征,是“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的有我无敌。
“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赤热的报国情怀、顽强的战斗精神,历来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支撑。重温这些鏗锵激越、掷地如雷、让人热血沸腾的军旅诗篇,仿佛置身于诗人们塑造的一幅幅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英雄人物,无不给人以心灵的震撼、精神的鼓舞。
诗言志,诗载史。历史的背影已经远去,精神的光辉依旧照耀。昂扬向上、催人奋进的中华军旅诗词,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能够鼓舞军心、振奋士气、激发爱国热情。在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历史进程中,我们需要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深处汲取营养,传承中华美德,激扬爱国情怀,激发战斗精神,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奋力前行、努力拼搏。
来源:军报记者
上一篇:
“四书五经”精华100句,值得收藏!下一篇:
【文化趣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