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风——名称探源

  • 发布时间:2016-12-01 00:00:00
  • |
  • 作者:团风县图书馆
  • |
  • 阅读次数:371次


20170512170515_ojow9e3qwo.png?v=1740362503857


每每从武汉买车票回家,打出来的车票上都是“团凤”。凤也,鸟王,还是雄的。于是心生自豪,遂将错就错。反正都是一个地方,风也好,凤也罢!胳膊拗不过大腿,嘴长在人家身上,想么样说就么样说吧!直到后来,看到一位朋友写的一篇文章,说团风是一只凤,于是就较起真来,在千年的历史尘埃中去寻找着团风的前世今生。


20170512170515_t2lpman4sv.png?v=1740362503857

在明洪武初年(1368——1378),团风就为镇。据《中国古今地名词典》上说,团风商业繁荣,与西边的阳逻,为沿江两巨镇。小小团风,何为“巨镇”?明代以后,更有“小汉口”的称谓。据明弘治《黄州府志》上载,团风乃鄂豫皖三省的咽喉,英罗麻及金寨等九县通衢。沿着历史的步履一路寻来,团风称谓无外乎官方和民间两个版本。官方有文献资料记载的团风叫:团风口、团风市镇、团风铺等;民间或者文人诗文记载的有乌林、乌龙、沧州、坪江等称谓。




其实叫什么都无所谓,重要的是这块有名的土地上,原来是个什么样子?古时汉口以下,两岸皆湖。团风则是这些长着很多草的湖中间逐渐形成的小绿洲,古代称这种长着很多草的绿洲叫做“薮泽”。团风因此也叫萍草坪。

《资治通鉴》宋开庆元年(1259)载,时各路重兵咸集于鄂……至萍草坪。看来团风早就是一块兵家必争之地,景定元年载,贾似道至萍草坪。这段历史记载的是宋元交兵,贾似道邀功受封的故事。

古时取地名,爱以口为之。大约口乃要道之意。团风自然也叫口,那就是团风口。团风者,离郡城黄州五十里,在江中,四面招风,所以叫团风。

团风为何又叫乌林?大概与公元208年那一场大战有关——赤壁之战。明朝诗人杜茶村诗云:下马团江浒,乌林旧战场。至于今人将黄州赤壁叫做文赤壁,蒲圻赤壁叫做武赤壁,那不关古人的事。


20170512170515_gi16jiplx7.png?v=1740362503857

团风市镇并称,市早于镇。按字义理解,市,就是买卖的地方。买卖,就有利可图。管子有句话叫做,争名于朝争利于市。历朝历代,买卖就得缴税。民聚不成县而有课税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市镇设立后,就必然设铺。铺在隋唐时叫做驿。驿站配有骡马,是专门送信的,所以又叫“急递铺”。旧时从黄州到京师、省城沿途设铺,团风境内,一道经花园铺、竹瓦铺(黄土岗附近)、淋山河铺……道观铺一直到京城;一道经马驿铺、矮林铺至武昌。团风市镇形成后,就必然设铺——团风铺,后又因地处重要位置,设立团风巡检司。

话又得从东建安十三年(公元208)说起,《三国志鲁肃传》引《吴书》称“乌林之役”。乌林在哪里?明嘉靖二年(1523)团风善济寺石碑载:团风古号乌林。明弘治《黄州府志》上亦有记载:团风号乌林乃因黄州赤壁而因循得名。在团风,至今还有一条粮道街,并在严家巷的墙壁上刻有“廒仓”二字,据说这乃是曹操当年百万大军下江南的主要粮站。


20170512170516_wx4ojyxi83.png?v=1740362503857


团风作为乌龙之说,则是来源于一个传说,顺治六年(1652),刘子壮考中状元,廷对时向顺治皇帝说自己家住鸭蛋洲,而不敢说自己是乌龙镇的人。因为乌龙或者黑龙都不正气,再说一个小小百姓,怎敢住在有龙的地方?这在那时是要被杀头的买卖。刘子壮自然不敢造次。也有传说“乌龙”是伍子胥,“赤神”乃申包胥,团风有赤神桥,毗邻有乌龙庵,这些都是团风名叫乌龙的传说证据,也是伍、申二人“覆楚”、“兴楚”的敷陈。据说吴败楚师后申包胥流着血泪从老家樊口过江向秦国求救兵,他的血泪染红了山石。这里乃称为赤山及赤石(神)桥,就是为了纪念这个爱国者而命名的。

20170512170516_7vi6txinxn.gif

团风称为沧州自是来源于传说,在上寨一公里有一村落,叫做快活岭。也就是水浒传中的“快活林”,就是武松醉打蒋门神的地方。不远处的贞武观,即是当年的武林镇。


20170512170516_fn63e3cf2.png?v=1740362503857

传说不属于正史,家谱则是血脉的延续。团风孙姓,其始祖在洪武年间由江西迁来时,至江中飓风折舵,幸得一大甲鱼咬住舵片而得救,因而舟抵坪江,特建四河祠,以祀河神。四河则是牛车河、道观河、新洋河、淋山河。自此以后,孙家传下规矩,孙氏族人一律不得食用甲鱼。康熙五十二年(1713)团风还创办了坪江书院。

团风历为交通之要冲,有据可考,在郑家巷的旧墙上,刻有“夷庚”两字。《左传》记,成公十八年,注云:吴晋往来之要道。


20170512170516_xk6qc8b2hs.png?v=1740362503857


传说、故事,或者正史上,都记录着团风这个千年古镇的繁华与兴旺,无愧于中国临江历史名镇这一称谓。


20170512170516_65vy3avvh7.png?v=1740362503857



20170512170516_b23wcibspv.png?v=1740362503857

作者简介杨登君:笔名泊洋 网名大地飞鹰,男,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原贵州人民出版社编辑,《贵州电力报》新闻责任编辑,《南方水电报》策划总编,《中国报道》记者,现居住团风,兼任团风县文联副主席、团风县网络文化协会主席、《楚天文学》执行副主编,《今日团风》总监,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记录片专业委员会会员。出版、发表长篇小说《东方女教父》、《人迹》、长篇纪实《百万雄师锁大江》、《什么时候废除高考制》等等,有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中国青年报》、《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经济信息时报》、《信息新闻报》、《贵州经济报》、《少年人生》、《少男少女》、《中外少年》、《华夏少年》、《三月三》、《芳草文学》等报刊杂志;中国现代文艺馆有其诗作收藏,被誉为90年代中国新星诗人,曾成功采访过著名作家冰心、从维熙、孙云晓等文化名人。

征稿启事老家有约是东楚文化和怀乡编辑部联合推出的微刊,每月推出四期,主要征集乡情乡音的故事,以散文、小说、纪实文学为主,支持原创,本平台每年从中择优收集整理出版单行本书籍,选中者均付薄酬并赠样书。投稿邮箱:yunshangtf@sina.com  联系电话:0713-6151770

20170512170516_r6hxpn9hj7.png?v=1740362503857

传递乡情|传播乡音

微信ID:laojiayou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