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 ︱杨登君
图文编辑︱百合之香
在明、清时期,团风就有十四街、二十四巷、八景。四河祠就是八景之一。四河祠旧址就在今天团风小学和盐业公司之间,小学大门即是四河祠的后门。
四河祠的地盘原属团风邓姓的屋基。
明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明成祖朱棣颁布移民诏书,孙氏四兄弟自江西瓦屑坝移民黄冈,船至鄱阳湖遇大风遭险,漂至团风上岸得救。孙氏四兄弟遂先建庙乌林,然后在邓家手上购得大约350平方米的基屋一栋,建成了四河祠。四河祠共三套厢房,中有天井,有一个走礼大厅,并供奉三个宗龛。每年春秋两季,淋山河、道观河、牛车河、巴河这四河地区的孙氏族裔齐聚这里祭祖,每次活动都要进行两三天,走礼活动十分隆重,参加人服饰整齐,要放铳、鸣炮,并请团风最有名的杜皮将军山徐家湾“灯草灰”锣鼓班前来演奏“牌子锣鼓”。
牌子锣鼓是团风广为流传的一种民间乐器,它包括由打击乐和吹奏乐合奏的“曲牌”与单纯由打击乐演奏的干“点子”(锣鼓经)组成,一般伴随龙灯活动。由于其场面恢弘,只有在重大活动时才请得起。此是后话,暂且不表。
据《孙氏家谱》首卷序言介绍,孙氏从江西迁来时,至江中飓风折舵,是一大甲鱼咬舵片得救,因而“舟抵坪江,特建四河祠,以祀河神”。孙氏并传下一条族规,孙氏子孙不得食用甲鱼。这就是为何孙姓后裔一看到卖甲鱼的人就心生厌倦的来由。
1936年,黄冈名师郑道符在四河祠设私塾教书。
1937年,黄冈县第一任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孙侠夫在此设立黄冈县消防局,并开办“书报合作社”,出售进步书刊,成为革命场所。
1952年,四河祠淹没在新中国的发展建设中,终被拆除。
随着时代的更替,四河祠依稀留在古稀老人的心里,因踪迹全无,谨以此文字记之。
作者简介:杨登君:笔名泊洋 网名大地飞鹰,男,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原贵州人民出版社编辑,《贵州电力报》新闻责任编辑,《南方水电报》策划总编,《中国报道》记者,现居住团风,兼任团风县文联副主席、团风县网络文化协会主席、《楚天文学》执行副主编,《今日团风》总监,中国广播电视协会记录片专业委员会会员。出版、发表长篇小说《东方女教父》、《人迹》、长篇纪实《百万雄师锁大江》、《什么时候废除高考制》等等,有文学作品散见于《人民文学》、《中国青年报》、《贵州日报》、《贵州都市报》、《经济信息时报》、《信息新闻报》、《贵州经济报》、《少年人生》、《少男少女》、《中外少年》、《华夏少年》、《三月三》、《芳草文学》等报刊杂志;中国现代文艺馆有其诗作收藏,被誉为90年代中国新星诗人,曾成功采访过著名作家冰心、从维熙、孙云晓等文化名人。
征稿启事:老家有约是东楚文化和怀乡编辑部联合推出的微刊,每月推出四期,主要征集乡情乡音的故事,以散文、小说、纪实文学为主,支持原创,本平台每年从中择优收集整理出版单行本书籍,选中者均付薄酬并赠样书。投稿邮箱:yunshangtf@sina.com 联系电话:0713-6151770
原创投稿作品 如需转载
请与“老家有约”联系!
![]()
传递乡情 | 传播乡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