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团风历尽沧桑
一个地名是一个地域文化、历史、宗教、人文的载体和传承,更是生于斯、长于斯的人所怀念、思念、终身不变的精神家园。对团风历史的认知,让我们感受到,团风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是一个神奇的地方、是一个对中国革命和解放做出杰出贡献的地方、是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随着社会的发展,团风的历史和文化更加丰满厚重,有许多为外人所熟知,而我们自己却不知晓深刻内涵。归纳起来,团风是一个历史古县、湖北大县、教育名县、商贸繁荣要县、灾难频繁的县。
1、历史古县。团风的前身是黄冈县,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即公元598年,至今整整1411年的历史。在所查、所找、所考证的文献中,黄冈的乡规、民俗、理念非常多,传承久远。
2、湖北大县。明代洪武初全县10个乡,面积3462平方公里,是湖广布政司第三大县。1563年划出中和乡12个里归黄安县。1949年以后划出樊口、打石场132平方公里归鄂城县,1951年划出西部八个区计1420平方公里成立新洲县,1952年划出三里畈、项家河两区246.8平方公里归罗田,同时划出马骑山1.2平方公里归浠水县。1996年,成立团风县,版图面积840.87平方公里,只有原黄冈县的三分之一,占原黄州市的70.8%。
3、教育名县。惟楚有才,黄冈为先。清代一共考了105个进士,只有湖北的天门才可以媲美,其中刘子壮系顺治乙丑年状元。黄冈出了这么多文化名流、教育大师、思想大家、科学巨匠,不能不说明她的神奇,在印象中,黄冈市在世界上的四个名人当中,团风县占了3位,他们就是李四光,林彪,熊十力。光绪年间,黄冈县设立了三类教学机构:书院、义学、私塾。书院是培养贤才以供朝廷之用的,在团风县境内的有坪江书院、白石书院、白云书院、问津书院、澄沣书院。义学是清代乡村子弟接受初等教育的一种免费学塾。一大批文人、教育名流都是从私塾中走出来的,他们传道授业、传承文化,为团风文化特色的形成、传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清末民国初年,李四光的父亲李卓候首先在回龙山八斗塆新庙办私塾,后任黄冈县高等小学堂校长,培育了像陈潭秋、包惠僧、林育南等大批优秀人才。1921年春,林育英与林洛普、胡亮寅等在回龙山创办浚新小学,向青少年学生宣传新文化、新思想。
4、商贸繁荣要县。在陆路交通不发达,主要依靠水路运输的时代,团风的商贸远胜于沿江以下的城镇。当时全国商贸要地有汉正街、阳逻、团风,明朝时,以汉正街和团风最为盛名。团风独特的地理区位,造就了团风的商贸繁荣,并有了此后“小汉口”之称。
5、灾难频繁的县。第一是战争灾难。团风自古战事多,在有文字记载的历次改朝换代中,团风没有一次幸免。第二是水灾。团风易涝易旱,水灾频繁,从1887年至1949年间发生了32次,平均每二年一次。建国后,修建了堤防,水灾才逐渐减少。第三是血吸虫害。建国前血吸虫病给团风人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地伤害,新中国成立后才得到了根治。
近代的团风展示辉煌
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从1920年党建初期到1949年建国,没有哪一个历史时期不与我们息息相关、紧密相连。
1、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时期。这一时期,我们县有近百位对辛亥革命作出贡献的人物,其中张荆野、熊十力、李四光、包惠僧等最为出名。 1905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中,有9个黄冈人,其中有3个是团风人,到1908年加入同盟会的团风人增加到了36个。1919年“五四运动”的消息传到武汉,以林育英为首的进步青年和人民群众在回龙山等地举行声援“五四运动”的游行。暑假期间,团风籍在汉求学学生林育南、陈学渭、卢斌等会同在黄州读书的学生,在团风、回龙、上巴河、但店等地,销毁日货,宣传“五四运动”。
2、党建初创立头功。团风是湖北第一个开展党建工作的,八斗湾共存社,提出“以积极切实的预备,企求以阶级斗争,达到劳农政治的实现,以达到圆满的人类共存目的”的纲领。1922年初,林育南与恽代英等商定,解散“共存社”,让其他成员分别加入共产党和青年团组织。不久,经陈潭秋和林育南介绍,林育英、卢斌、胡亮寅、陈学渭等先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春,建立八斗湾党小组,隶属中共武汉区执行委员会,胡亮寅任小组长。团风(黄冈县)成为全国最早建立农村党小组的县之一。
3、党建武装有团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党的领导下,创建了自己的武装。1927年12月30日举行了著名的回龙山暴动,诞生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1938年12月成立了抗日五大队,1940年建立了王家坊抗日民主根据地。
4、农民运动异常活跃。黄冈县是当时全国农民运动的中心。毛泽东在湖南和武昌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请黄冈的农民运动工作者当教员,然后派到全国组织农民运动。1927年全县16个区都建立了党组织,农民运动规模之大创全国之最。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同年7月13日,中共湖北省委组织部部长陈潭秋及其八弟陈荫林来到团风大庙组织召开了中共黄冈县委紧急扩大会议,传达省委关于应付突发事变的指示,与县委成员研究了应变措施。会后,除少数未暴露身份的同志留下隐蔽外,其余近300名已公开身份的党员、团员和农协骨干,在县委书记陈学渭带领下,参加“八一”南昌起义。
5、渡江战役全国关注。翻开毛泽东选集第1338页,有这样的一段话:“……,林彪、罗荣恒等同志领导的第四野战军,于五月十四日。在武汉以东团风至武穴一百余公里的地段上,强渡长江。五月十六、十七两日,解放华中的重镇武昌、汉阳和汉口。”1949年4月21日,毛主席、朱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伟大的渡江战役打响了。23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推翻了蒋家王朝,取得了渡江战役第一阶段的伟大胜利。渡江战役的第二阶段开始后,毛主席亲自把团风作为战略要塞考虑到大战略中去,认为解放团风是解放武汉的关键。1945年5月11日,驻扎在淋山河、方高坪等地的156师召开了全师营以上干部会议,任命466团为渡江先锋团。会议明确指出:团风战斗的目的是夺取全部船只,解放团风镇,保证大军胜利渡江。